隱私保護政策

執行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

一、研究機構名稱:中央研究院 

二、經費來源:國科會計畫:法律、訊息與人類行為:跨學科的探問 

三、研究目的及方法:以網路調查方式了解不同背景人士,對於在刑事法院作成「有罪與否」的判斷,以及在有罪的情況下,決定「判刑多重」兩種裁判過程中,使用人工智慧的看法 

四、計畫總主持人:黃丞儀研究員;子計畫二主持人:蘇凱平副教授 

五、計畫聯絡人:蘇凱平副教授聯絡方式:02-3366-8669 

六、研究參與者之權益: 

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研究參與者可聯繫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以下簡稱調研中心),針對已提供的資料行使以下權利: 

(1)查詢或請求閱覽。 

(2)請求製給複製本。 

(3)請求補充或更正。 

(4)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 

(5)請求刪除。 

七、個人資料保護機制: 

(1)本計畫採SSL(安全通訊端層)加密機制,同步傳輸調查資料至調研中心的伺服器,以維護資料傳輸安全該伺服器放置於符合ISMS資訊安全管制規定的機房,設有門禁管制及監視錄影系統。 

(2)蒐集資料的調查訪問系統與伺服器的登入使用均設有帳號密碼及存取控制管理,可針對不同的使用身份設定不同的使用權限,任何存取行為均有日誌紀錄留存 

(3)本計畫之成員,對相關資料均負有保密義務,並簽署不對外洩露個人資料及調查內容的資料保密同意書。 

八、可預見之風險及造成損害時之救濟措施: 

可預見之風險為訪問中所取得之資料外洩,但機率極低,一方面研究參與者之資料皆會妥善保存於訪問系統中,只有特定人員可進行查詢與使用;另一方面此項研究為學術性調查,相關資料並無商業利用價值,惡意破壞系統竊取資料的可能性很小,若訪問系統遭受惡意破壞或入侵,造成研究參與者的資料外流,進而造成損害,將遵循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相關法規之規定因應及處理 

九、研究材料之保存期限及運用規劃: 

調查所得之資料將於調查結束後三個月內銷毀,僅留去識別化的資料做為學術研究分析之用,成果發表時該資料皆以整體統計方式呈現,無法連結到研究參與者本人。 

十、研究可能衍生之商業利益: 

本計畫為學術性調查,無商業上之運用,亦不具商業利益 

十一、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IRB):AS-HRPP 研究對象保護諮詢專線:02-27872669,或研究對象保護諮詢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