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政策

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歡迎您參與本研究。這份同意書將會詳盡地說明本研究,以便您了解相關資訊並決定是否同意參與。本研究計畫的研究人員有責任為您說明研究內容,您可以提出任何和本研究有關的問題。請在您所有的問題都獲得答覆之後,再決定是否參與。如果您願意參與並簽署了本同意書,這份文件將視為您的同意紀錄。即便在研究開始之後,您也可以隨時終止參與,無需任何理由。 

研究計畫資料: 

計畫名稱:網路徵才詐騙:過度自信與數位素養對使用者之影響的比較研究 
執行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經費來源:中央研究院院內新興計畫 
研究計畫主持人:卓牧融 
聯絡電話:(02) 2789-8197 
職責:監督研究計畫之實施 
研究計畫聯絡人 :黃珮瑜 
聯絡電話:(02) 2789-8197 

一、研究背景 
本研究比較徵才廣告詐騙對臺灣與美國的網路使用者之不同影響,以及該影響如何受到認知偏誤、數位與演算法素養等因素改變。 

二、研究目的 
1.分析臺灣與美國的不同人口因素、數位素養以及認知偏誤程度,對兩個大眾群體的廣告辨別能力、廣告可信度評估,與廣告分享意願的影響。
2.闡明認知偏誤的心理機制,在比較研究的框架下,為數位傳播、媒介心理學等領域作出貢獻。 

三、研究參與者納入與排除條件 
具本國國籍的18 至 65 歲的成人。 

四、研究方法、程序及參與者需配合事項 
1.研究流程
若您同意參與,您將填寫一份線上問卷,包括人口統計資訊(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數位科技使用能力和知識,以及您對辨別廣告能力的自我評估。接下來,您會看到從網路收集、透過人工智慧方法生成而來的數則求職廣告,您需判斷每則廣告是真實或者虛假。研究結束前不會告知哪些廣告為虛假。完成問卷後,我們將會進一步說明問卷設計中的真實與虛假資訊。整個參與過程約需25分鐘,約有2,000名受試者參與本研究。 
2.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所有受試者數據將進行隨機ID編碼匿名化,受試者的個人數據與填答結果將僅與ID連結。在研究計畫執行期間,所有數據將儲存於安全的加密伺服器中,僅限研究團隊成員存取。本研究會應用計算方法與統計分析,比較不同的受試者間,針對不同的介面設計以及資訊,所產生的評估結果差異。相關數據的分析皆以編碼呈現,不會涉及任何個人的機密資訊,研究人員也不會接觸到任何可以比對出編碼與個人資訊相關之檔案。 

五、蒐集之資料及其結果使用規劃、保存方式、保存年限及後續使用 
1.使用規劃
受試者資料的分析結果,將會被用於學術研究活動中,包含學術討論、演講、系統演示、學術報告、學術會議記錄及論文發表。在以上研究活動中,所有可識別受試者的特徵都會被移除。除研究團隊的成員外,任何後續加入團隊的研究學者,需申請使用資料並且會簽署切結書。
2.保存方式、年限及後續使用 
本研究的資料保存年限為五年。在保存期間,資料將由計畫主持人負責保管,存放在受密碼保護與具備嚴格存取限制的安全伺服器中。該伺服器只能由研究團隊成員存取,任何新加入的團隊成員都將接受研究倫理訓練與資格審核,並簽署資料使用者切結書。所有資料將於保存五年後刪除,而去識別化後的分析結果則會長期保存。 

六、可能產生之風險或副作用、發生率及處理方式 
本研究對受試者不會產生任何顯著高於日常生活的風險。 

七、參與者權益 
1.酬勞 
您完成本研究後,將透過中央研究院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平台獲得價值150元禮券。若您中途退出,將無法獲得補償。若您因參與本計畫而發生不良反應或損害,您仍受法律保障,本計畫主持人依法負責。
2.損害賠償 
若您因參與本計畫而發生不良反應或損害,您仍受法律保障,本計畫主持人依法負責。
3.個人資料保護機制 
a.經由簽署本同意書,研究參與者即同意本次所收集到的資料可被監測者、稽核者、研究倫理委員會及主管機關檢閱,以確保研究過程與數據符合相關法律及法規要求。 
b.本研究結果數據除發表研究成果外,不會對外公開。所有刊登出來的文章。也不會出現任何可供辨識研究參與者之資訊。 

4.權益諮詢 
如您對參與研究的相關權益有疑問,可與以下單位聯絡請求諮詢。 
(1)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委員會 
      聯絡電話:(02) 2789-8722,或Email:   
(2) 中央研究院研究對象保護諮詢專線 
      聯絡電話:(02) 2787-2669,或Email: 

八、研究預期效益及可能衍生的商業利益及其應用之約定 
本研究預期達到以下結果: 
1.分析認知偏誤、數位科技使用能力和知識在辨別虛假廣告的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在虛假資訊傳播中的效果。 
2.闡明認知偏誤的運作機制,及該偏誤的可能效果是否能夠被改變。 
3.比較以上結果在臺灣、美國兩地社會中的異同。      
本計劃研究成果主要歸屬於中央研究院。著作之作者序將由對於此計畫之貢獻分配來決定。此計畫並無可能衍生之商業利益。 

九、研究之退出及中止 
1.您可自由決定是否參與本研究。研究過程中,您隨時可撤回同意或退出研究,無需任何理由。若您要我們刪除資料,我們也會刪除。研究計畫主持人或研究計畫贊助或監督單位,也可能於必要時中止該研究之進行。 
2.若您決定撤回同意或退出研究,請聯絡計畫主持人或聯絡人,研究團隊會將您所有資料刪除。